Q:报名条件
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 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 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在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一等奖)的考生。
除第二类考生报名时需要上传获奖证书照片外,报名过程中不需要上传任何材料。
Q:报名时间
第一类考生报名时间为
2025年4月21日至5月10日
第二类考生报名时间为
2025年4月21日至4月30日
Q:招生专业及培养方向
智能装备与系统
工程力学
复合材料与工程(航天材料)
飞行器制造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航天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方向)
核工程与核技术
数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自动化方向)
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方向)
数学类(智能科学)
应用物理学
Q:入围规则
第一类考生,考生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我校依据“入围成绩优先”的原则,按照分省分专业计划数的4倍择优确定入围考生名单和入围专业(末位同分均入围)。
第二类考生,高考总成绩达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即可破格入围,入围专业为考生第一专业志愿。
Q:第一类考生入围成绩如何计算
入围成绩=数学、物理(非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为数学、理科综合)成绩之和×1.2+其科目高考成绩之和。
Q:考核时间、地点和考核方式
考核时间:6月30日至7月3日期间
考核地点:根据考生省份学校统一安排考点,绝大多数学生不需要到哈尔滨考核。
考核形式:综合面试、体育测试。
我校将在入围工作完成后发布考核公告,其中包含考核工作的相关安排。
Q:录取规则
综合成绩折算办法:综合成绩=考生高考成绩(折合为百分制)×85%+综合面试成绩(百分制)×15%。
第一类考生,按入围专业排队,根据分省分专业计划数依据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确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如存在综合成绩同分情况,依次比较高考成绩、重点科目高考成绩之和、语文、外语单科成绩)。
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同专业第一类考生的录取标准的,我校予以预录取,录取不占用第一类考生分省计划;未达到对应录取标准的,不予录取。
Q: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单位和培养目标
专业
智能装备与系统
依托航天学院培养。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聚焦未来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人才需求,立足学校作为航天第一校“尖兵”的资源优势,具有鲜明的人工智能特色,培养具有优良品德、家国情怀、攻坚能力、国际视野和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国防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专业
工程力学
依托航天学院培养。着力培养航天国防等领域信念执着、品德优良,具备坚实的数理与力学基础、系统的科学素养,扎实的力学理论分析、科学计算和实验研究核心能力,优秀的工程科学研究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未来能够综合运用力学基本理论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复杂科学与工程问题的拔尖创新人才。
专业
复合材料与工程(航天材料)
依托航天学院培养。培养信念执着、德才兼备、知识丰富、本领过硬,具有深厚的数理基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专业知识,具备在航天材料领域研究开发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兼具科学精神、领导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引领未来航天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专业
飞行器制造工程
依托机电工程学院培养。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具备坚实的数理、力学、机械工程基础和科学素养,深厚的飞行器制造工程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科学计算功底,良好的科学研究与实践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国家飞行器制造领域中复杂科学和工程问题的拔尖创新人才。
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航天材料)
含材料科学与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两套培养方案,分别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化工与化学学院培养。培养信念执着、德才兼备、知识丰富、本领过硬,具有深厚的数理基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专业知识,具备在航天材料领域研究开发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兼具科学精神、领导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引领未来航天材料及智能制造领域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专业
核工程与核技术
依托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具有优良品德、执着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多维知识结构、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具备组织协调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在核工程与核技术及相关领域引领未来发展的杰出人才。
专业
数学类
依托数学学院、航天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学部人工智能学院培养,包含5套培养方案。
数学学院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专业,对应两套培养方案。数学学院的培养方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驱动”的教育理念,遵循数学学科拔尖人才的成长规律,创建具有哈工大特色的数学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成长环境,使其逐步成长为具有扎实基础知识、高超专业技能、有开阔国际视野、发展潜力巨大的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创新性人才。
航天学院培养方案采用数学与应用数学+自动化双学士学位培养,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迎接全球性重大挑战。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驱动”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具备数学与控制学科交叉的多维知识结构,能够解决航天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肩负社会责任,恪守工程伦理,引领数学与控制等领域发展的创新型杰出人才。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培养方案采用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工程双学士学位培养,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遵循数学科学与电子信息领域拔尖人才的成长规律,“立足航天、服务国防”,培养具有优良品德、执着信念、家国情怀,尊重社会价值,恪守工程伦理道德,具有沟通协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具备扎实的现代数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具备多维知识结构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职业胜任力,具备面向理论前沿、高新技术、工程科学及相关领域新发展的适应能力,能够引领未来电子信息理论、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复合型杰出创新人才。
计算学部人工智能学院培养方案依托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交叉学科、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国际合作平台,以AI基础理论/关键技术、AI+X领域交叉融合为培养特色,强化AI数理基础培养,训练AI基础研究能力和AI应用能力,侧重于大模型、空间智能、具身智能、无人系统、群体智能、人工智能安全等关键技术和底层算法,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引领未来发展的人工智能学术引领者、行业领军者和战略领导者。
专业
应用物理学
依托物理学院培养。人才培养以“夯实物理基础、强化实践能力、激发科研潜能、注重个性化发展”为育人理念,强化“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拓视野”的培养特色,突出“理工交叉融合”和“服务航天国防”本色,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物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同时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学科交叉、团队合作、组织领导等能力,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拔尖物理学人才。
Q:强基计划各专业研究生阶段转段学科专业范围
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生主要在强基计划所在基础学科专业进行培养,部分学生也可根据培养方案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进行学科交叉培养。本研衔接专业范围见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具体专业招生名额以当年度学校公布的工作方案为准。
Q:哈工大2025年强基计划咨询通道
0451-53985216
0451-86414771
强基计划专项咨询QQ群:429692978
网址:https://zsb.hit.edu.cn
Q:强基计划本科阶段培养地点
所有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本科阶段均在校本部培养。